7月16日,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、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显运教授在洛阳市图书馆作了《唐宋时期洛阳段运河的漕运》的学术报告。近日,《光明日报》(8月27日)全文刊登了这次报告的内容,题目为《运河浮沉:唐宋时期的漕运与古都洛阳兴衰》。讲座刊登后,先后被搜狐、新浪、腾讯、中新、光明、国学网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数十家网站和研究机构全文转载。
报告指出:中唐至五代,大运河洛阳段因战乱频繁、藩镇割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,漕运能力大为萎缩。至北宋初年,宋太祖为了迁都洛阳,曾一度修缮旧渠,虽未完成迁都计划,但却为神宗时期“导洛通汴”工程的实施打下基础。尽管经历几番恢复,大运河洛阳段却再也难以重新恢复盛唐时期交通枢纽的中心地位。究其原因,虽然有诸多主客观因素,但不可否认,唐末五代以迄于宋,洛阳地位的陨落与汴州开封的崛起是不争的事实。纵观唐宋时期大运河洛阳段的兴衰沉浮,几乎也与古都洛阳在这一时期的命运相对应。历经千年岁月沧桑,唐宋大运河洛阳段尽管已经风华不再,但它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,它与千年古都洛阳一道,仍旧是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、研究好大运河文化,于我辈而言,自是责无旁贷。
光明日报整版刊登张显运教授的学术讲座,对提升我院与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的知名度,扩大我院和学校的影响力,促进教师的学术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