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洛考古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河洛文化研究 > 河洛考古

《洛阳考古集成・隋唐五代宋卷》・序

 

隋唐时代的洛阳与长安称为“两京”,即东京洛阳与西京长安。仁寿四年(604年),隋太子杨广称帝,即隋炀帝。隋炀帝即位后,改洛阳为东京,并决定在此建都。与此同时,隋炀帝又开凿举世闻名、世界最长的大运河,使洛阳城的地位更趋重要。隋洛阳城为唐代继续使用,洛阳城基本格局与前无大变动。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,天授元年(690年)称帝,改国号为周,洛阳号为神都。武则天当政时期的神都洛阳,达到了洛阳历史上的发展顶峰。

五代时期的后梁、后唐、后晋均曾建都洛阳,北宋定都开封,其时开封与洛阳又称东京和西京,这又说明了北宋时代洛阳之重要。

由于隋唐五代和北宋时期洛阳的重要地位,自然这座历史名城也就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。自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,考古工作者对隋唐五代宋洛阳城遗址进行了长期的、大规模的考古勘探、发掘和研究,取得了丰硕学术成果。

考古勘查已经究明隋唐洛阳城是一座规模庞大、布局完整、结构复杂的都会,主要由外郭城、皇城和宫城组成。皇城位于外郭城西北隅,宫城在皇城北部。宫城北部有圆璧城、曜仪城,东部有东城、含嘉仓城,宫城东西两侧有东、西隔城。已经考古发掘的各类城门十多座,其中以都城正门定鼎门、宫城正门应天门遗址最为重要。宫城之中的武则天明堂遗址、圆形建筑基址的发掘,九州池遗址的清理,宫城中轴线上6座大型宫殿建筑遗址的勘探,这些无疑是宫城遗址考古中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。文献记载隋唐洛阳城有103坊、3市,由于今市区现代建筑覆压和洛河泛滥,目前勘查出64坊。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故居所在地而闻名的履道坊遗址,20世纪90年代前半叶的考古发掘,在中国古代都城里坊遗址考古中可谓规模最大、内容最丰富、学术意义最重要的。近年又开始的市场遗址的考古工作,可望对当时东都洛阳的城市与商业有进一步深入认识。考古工作者对隋唐东都含嘉仓、子罗仓和常平仓遗址的考古勘查、发掘,填补了隋唐两京的都城国家级粮仓遗址考古的空白。隋唐东都洛阳在全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地位,使东都洛阳附近留下许许多多重要墓葬,如考古发掘和清理的洛阳郑开明二年墓、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、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和伊川唐齐国太夫人墓和洛阳关林、偃师杏园、孟津西山头等地的唐代墓葬群等。关于隋唐洛阳的佛教考古,近年也多有发现。

洛阳地区的五代时期考古工作主要是对这里五代墓葬的清理,其中重要的有后梁高继蟾墓、洛阳东郊史家湾村的后唐墓、洛阳邙山和伊川窑底的后晋纪年墓及洛阳的后周墓葬。这些五代墓葬考古资料,对五代考古研究至关重要。

北宋西京洛阳城因袭隋唐东都洛阳城,考古工作者在开展隋唐东都考古工作时,自然也就发现了大量北宋西京建筑遗迹及其它北宋遗存。目前考古发现的北宋西京遗存,主要有西京宫城之中的宫殿建筑遗址、西京城中的衙署及庭院遗址,以及城郊的官府的制陶作坊遗址。

洛阳地区的宋代墓葬有石室墓、雕砖壁画墓、土洞墓和竖穴土坑墓等类型,其中石室墓中的伊川窑底村王拱辰墓、雕砖壁画墓中的新安李村纪年墓比较重要。宋代豫西是土洞墓主要分布地区,洛阳地区也多有这类墓葬发现。洛阳涧河附近清理了不少竖穴土坑墓,其中以洛阳北瑶村宋墓考古发掘的学术意义尤为突出。

在洛阳地区的隋唐五代和北宋考古发现基础之上,学术界从多方面、多角度对其历史和考古学文化进行了研究,取得了众多学术成果。洛阳师范学院同志们将上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汇编出版,这既是隋唐五代北宋洛阳考古的学术成果集中展示,又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,它必将促进隋唐五代北宋洛阳考古发现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刘庆柱    2005319